跳至內容

司馬錯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司馬錯(?—?),秦惠文王時期將領,程伯休父之後[1]秦國夏陽(陝西韓城)人[註 1],學屬縱橫家,亦能領兵戰鬥。秦滅蜀戰役的統帥。

生平

[編輯]

平蜀

[編輯]

秦惠文王更元九年(公元前316年,周慎靚王五年),蜀王弟苴侯私自與巴結交,蜀王大怒攻苴,苴侯逃至巴,均求救於秦[註 2]秦惠文王想伐蜀,而韓國又來侵犯,秦惠文王猶豫應當先伐韓還是先伐蜀[2][3]。司馬錯主張先伐,與主張先伐張儀發生激烈爭執,最終秦惠文王採用了司馬錯建議[4][5][註 3]。該年秋,司馬錯與張儀、都尉墨從石牛道上縱橫千里,在葭萌擊敗蜀王蘆子霸王,蜀王逃至武陽,被秦軍所殺,蜀相與蜀太子逃至逄鄉,死於白鹿山,蜀國開明氏滅亡[6]。同年冬十月,司馬錯等乘機攻取苴與巴[7],擒拿巴王歸秦[8]。司馬錯率巴蜀兵十萬,自巴涪水順流直下攻打楚國,取商於之地,設立黔中郡[9][10][註 4]

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(公元前314年,周赧王元年),封陳莊為蜀相,貶蜀王為蜀侯,蜀國成為秦的藩屬,秦國更加強盛[11]

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(公元前313年,周赧王二年),蜀相陳莊殺蜀侯降秦[12][13]

秦武王元年(公元前310年,周赧王五年),甘茂殺蜀相陳莊,蜀國徹底歸屬秦國[14][15][16][註 5]

秦昭襄王六年(公元前301年,周赧王十四年),蜀侯寧煇叛秦(或稱為其後母陷害[17]),司馬錯前往平定,賜寧煇劍,寧煇夫婦自裁[18][19]

司馬錯三次[註 6]平定蜀地,相傳成都的樓觀、城池、門屋都是他主持修建的,直到晉朝都有其遺存[20][21][註 7]

伐魏

[編輯]

秦昭襄王十二年(公元前295年,周赧王二十年),為國尉的司馬錯攻打魏國襄城[22]

秦昭襄王十六年(公元前291年,周赧王二十四年),為左更的司馬錯攻打魏國的軹與韓國的鄧[23]

秦昭襄王十八年(公元前289年,周赧王二十六年),為客卿的司馬錯攻打魏國的垣、河雍,司馬錯決橋攻克兩城[24],之後與大良造白起一起攻打魏國,直到抵達軹,攻克了大小六十一城[25]

秦昭襄王二十一年(公元前286年,周赧王二十九年),司馬錯攻打魏國河內。魏國獻秦國安邑求和,秦出其人歸魏[26]

征楚

[編輯]

秦昭襄王二十七年(公元前280年,周赧王三十五年)秋,司馬錯率隴西二十萬人南下東攻楚國,迫楚獻出漢北上庸地(今湖北西北部)[27][28][註 8]

家族人物

[編輯]

司馬錯之孫司馬靳,為武安君白起副將,起獲罪,靳遂同遭賜死。司馬靳之孫司馬昌為秦國主鐵官 [29]。 司馬昌之子為漢市長司馬無澤,司馬無澤之子為五大夫司馬喜,司馬喜之子為太史公司馬談,司馬談之子為漢朝史記》作者司馬遷[30]

參考資料

[編輯]

參見

[編輯]

注釋

[編輯]
  1. ^ 據《史記》,司馬錯為客卿,非秦人。
  2. ^ 據《華陽國志》,則僅有巴向秦國求救。
  3. ^ 據《華陽國志》,則秦王在伐楚與伐蜀之間猶豫不決,群臣建議伐,司馬錯與中尉田真黃則建議伐蜀。
  4. ^ 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,記載此次攻楚時間為秦武王三年(公元前308年,周赧王七年),但據孫常敘於《古籍整理研究學刊》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中《〈華陽國志·蜀志〉司馬錯伐楚取商於之地系年刊誤》考證,當為舛誤。
  5. ^ 據《華陽國志》,則張儀、司馬錯參與此次伐蜀,但據孫常敘於《古籍整理研究學刊》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中《〈華陽國志·蜀志〉司馬錯伐楚取商於之地系年刊誤》考證,當為舛誤。
  6. ^ 三次包括了之前秦武王元年(公元前310年,周赧王五年)的伐蜀行動,則張儀、司馬錯參與此次伐蜀,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中記載張儀、司馬錯參與此次伐蜀,但據孫常敘於《古籍整理研究學刊》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中《〈華陽國志·蜀志〉司馬錯伐楚取商於之地系年刊誤》考證,此次張儀、司馬錯未能參與伐蜀,則僅有兩次伐蜀。
  7. ^ 據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,則是張儀與蜀守張若主此事。
  8. ^ 按公元前277年白起為主將、蜀郡郡守張若為副將,奪取了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。此間黔中郡可能為楚國所奪取(一說為楚將莊蹻)。又司馬錯此後無記載,可能在這幾年中去世。

文獻

[編輯]
  1. ^ 王蘧常. 秦史. 上海: 上海古籍出版社. 2000年12月: 170. ISBN 7-5325-2815-4 (中文). 司馬錯者,周程伯林父之後,事惠王,以為客卿。 
  2. ^ 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苴蜀相攻擊,各來告急於秦。秦惠王欲發兵以伐蜀,以為道險狹難至,而韓又來侵秦,秦惠王欲先伐韓,後伐蜀,恐不利,欲先伐蜀,恐韓襲秦之敝。猶豫未能決。
  3. ^ 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蜀王別封弟葭萌於漢中,號苴侯,命其邑曰葭萌焉。苴侯與巴王為好,巴與蜀仇,故蜀王怒,伐苴侯。苴侯奔巴,求救於秦。
  4. ^ 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蜀王別封弟葭萌於漢中,號苴侯,命其邑曰葭萌焉。苴侯與巴王為好,巴與蜀仇,故蜀王怒,伐苴侯。苴侯奔巴,求救於秦。秦惠王方欲謀楚,群臣議曰:「夫蜀,西僻之國,戎狄為鄰,不如伐楚。」司馬錯、中尉田真黃曰:「蜀有桀、紂之亂,其國富饒,得其布帛金銀,足給軍用。水通於楚,有巴之勁卒,浮大舶船以東向楚,楚地可得。得蜀則得楚,楚亡則天下並矣。」惠王曰:「善」。
  5. ^ 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儀曰:「親魏善楚,下兵三川,塞什谷之口,當屯留之道,魏絕南陽,楚臨南鄭,秦攻新城、宜陽,以臨二周之郊,誅周王之罪,侵楚、魏之地。周自知不能救,九鼎寶器必出。據九鼎,案圖籍,挾天子以令於天下,天下莫敢不聽,此王業也。今夫蜀,西僻之國而戎翟之倫也,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,得其地不足以為利。臣聞爭名者於朝,爭利者於市。今三川、周室,天下之朝市也,而王不爭焉,顧爭於戎翟,去王業遠矣。」司馬錯曰:「不然。臣聞之,欲富國者務廣其地,欲強兵者務富其民,欲王者務博其德,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。今王地小民貧,故臣願先從事於易。夫蜀,西僻之國也,而戎翟之長也,有桀紂之亂。以秦攻之,譬如使豺狼逐群羊。得其地足以廣國,取其財足以富民繕兵,不傷眾而彼已服焉。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,利盡西海而天下不以為貪,是我一舉而名實附也,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。今攻韓,劫天子,惡名也,而未必利也,又有不義之名,而攻天下所不欲,危矣。臣請謁其故:周,天下之宗室也;齊,韓之與國也。周自知失九鼎,韓自知亡三川,將二國併力合謀,以因乎齊、趙而求解乎楚、魏,以鼎與楚,以地與魏,王弗能止也。此臣之所謂危也。不如伐蜀完。」惠王曰:「善,寡人請聽子。」
  6. ^ 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周慎王五年秋,秦大夫張儀,司馬錯、都尉墨等從石牛道伐蜀。蜀王自於葭萌拒之,敗績。王遯走至武陽,為秦軍所害。其相及太子退至逢鄉,死於白鹿山。開明氏遂亡。凡王蜀十二世。
  7. ^ 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冬十月,蜀平。司馬錯等因取苴與巴。
  8. ^ 《華陽國志·巴志》:蜀王弟苴侯私親於巴。巴蜀世戰爭,周慎王五年,蜀王伐苴。苴侯奔巴。巴為求救於秦。秦惠文王遣張儀、司馬錯救苴、巴。遂伐蜀,滅之。儀貪巴、苴之富,執王以歸。
  9. ^ 《華陽國志·巴志》:司馬錯自巴涪水取楚商於地為黔中郡。
  10. ^ 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七年,封子惲為蜀侯。司馬錯率巴、蜀眾十萬,大舶船萬艘,米六百萬斛,浮江伐楚,取商於之地為黔中郡。
  11. ^ 《史記·張儀列傳》:卒起兵伐蜀,十月,取之,遂定蜀,貶蜀王更號為侯,而使陳莊相蜀。蜀既屬秦,秦以益強,富厚,輕諸侯。
  12. ^ 《史記·秦本紀》:蜀相壯殺蜀侯來降。
  13. ^ 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六年,陳壯反,殺蜀侯通國。
  14. ^ 《史記·秦本紀》:武王元年,與魏惠王會臨晉。誅蜀相壯。
  15. ^ 《資治通鑑·赧王五年》:秦王使甘茂誅蜀相莊。
  16. ^ 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秦遣庶長甘茂、張儀、司馬錯復伐蜀,誅陳壯。
  17. ^ 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赧王十四年,蜀侯惲祭山川,獻饋於秦昭襄王。惲後母害其寵,加毒以進王。王將嘗之,後母曰:「饋從二千里來,當試之。」王與近臣,近臣即斃。王大怒,遣司馬錯賜惲劍,使自裁。惲懼,夫婦自殺。秦誅其臣郎中令嬰等二十七人。蜀人葬惲郭外。
  18. ^ 《資治通鑑·赧王十四年》:秦人取韓穰。蜀寧煇叛秦,秦司馬錯往誅之。
  19. ^ 《華陽國志·蜀志》:王大怒,遣司馬錯賜惲劍,使自裁。惲懼,夫婦自殺。秦誅其臣郎中令嬰等二十七人。蜀人葬惲郭外。
  20. ^ 王蘧常. 秦史. 上海: 上海古籍出版社. 2000年12月: 170. ISBN 7-5325-2815-4 (中文). 錯常三定蜀,相傳成都之城池、門屋、樓觀皆其所修,至晉時猶存雲。或曰:蜀守張若實主其事。 
  21. ^ 王羲之《成都城池帖》:往在都,見諸葛顯,曾具問蜀中事,云:成都城池、門屋、樓觀,皆是秦時司馬錯所修。令人遠想慨然。為爾不?信一一示,為欲廣異聞。
  22. ^ 《資治通鑑·赧王二十六年》:秦尉錯伐魏襄城。
  23. ^ 《史記·秦本紀》:十六年,左更錯取軹及鄧。
  24. ^ 《史記·秦本紀》:十八年,錯攻垣、河雍,決橋取之。
  25. ^ 《資治通鑑·赧王二十六年》:秦大良造白起、客卿錯伐魏,至軹,取城大小六十一。
  26. ^ 《資治通鑑·赧王二十九年》:秦司馬錯擊魏河內。魏獻安邑以和,秦出其人歸之魏。
  27. ^ 《資治通鑑·赧王三十五年》:又使司馬錯發隴西兵,因蜀攻楚黔中,拔之。楚獻漢北及上庸地。
  28. ^ 《史記·楚世家》:十九年,秦伐楚,楚軍敗,割上庸、漢北地予秦。
  29. ^ 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在秦者名錯,與張儀爭論,於是惠王使錯將伐蜀,遂拔,因而守之。錯孫靳,事武安君白起。而少梁更名曰夏陽。靳與武安君阬趙長平軍,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,葬於華池。靳孫昌,昌為秦主鐵官,當始皇之時。
  30. ^ 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:昌生無澤,無澤為漢市長。無澤生喜,喜為五大夫,卒,皆葬高門。喜生談,談為太史公。